0 卖盘信息
BOM询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资讯 >业界动态 > 2019年全球4成工业机器人将销往中国

2019年全球4成工业机器人将销往中国

2016-11-14
类别:业界动态
eye 140
文章创建人 拍明



2016年全球车市销售有望突破9000万辆


2016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开始恢复稳定成长,包括中、美及欧洲等地汽车销售预估将年成长5~8%,全球车市年度销售有望突破9000万辆,2017年持续稳定成长。拓墣预估2016年全球电动车销售也有机会达到95万辆的高峰,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销售占比超过50%,美国市场也因销售止跌回升,表现亮眼。


拓墣车辆电子分析师张仙平表示,由全球车电产业发展趋势看来,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将持续延烧,其影响主要来自车辆产业链的转变。当车辆产业发展的壁垒被突破之后,让其他产业纷纷踏入车辆相关产业链,或进行异业合作,从分享经济与车辆服务的结合可见一斑。


5G世代将重新定义2017年移动终端功能


随着电信业者及网通大厂积极布建5G移动网络及终端设备测试,将驱动智能手机迈向多层次服务。在大数据、云计算逐渐发展成熟下,智能手机功能升级搭配虚拟现实应用持续渗透至各领域,使2017年移动终端功能将被重新定义。


拓墣资深经理谢雨珊表示,2017年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将以移动健康、移动支付、移动生活为发展主轴。其中,健康医疗应用仍以健身类APP占大宗,而在移动支付兴起下,指纹识别将持续为全球生物支付主流应用。移动生活方面,业者积极布局跨载具智能家庭服务,车联应用服务2017年也将更强调个人化,包含娱乐、胎压监控等安全系统应用。

blob.png


物联网仰赖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成市场新亮点


物联网技术发展至今,持续朝改革商业模式与创新服务模式努力。为达改善与创新的目标,势必借力于大数据应用,从数据分析中获得洞察(insight),并以此了解过往商业运作中无法发现的盲点,其中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的重要性更受市场热烈讨论。


拓墣物联网分析师刘耕睿指出,大数据所带来爆炸性的数据量已非企业传统IT架构所能负荷,因此IT架构的革新将成为未来企业所重视的领域。此外,在各式创新发展之际,人工智能也因深度学习技术的精进再次被重视,未来有机会以高度智能的算法协助人类在各领域中进行决策,并达到智慧自动化的可能。


2017年~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年复合成长率达21%


拓墣光电暨创新技术资深经理柏德葳表示,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在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机器换人”的趋势之下,预估2016年销售量将成长至9万台。由于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与密度仍远低于全球平均,且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与多数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仍以大量人工生产为主,再加上庞大的消费性电子组装产线需求,可见中国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仍相当大。


拓墣预估2017年、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分别为11万台、16万台,年复合成长率为21%,2019年时将有近4成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往中国市场。


2015~2020年全球医材市场规模年复合成长率为5.3%


Trendforce生物科技分析师刘适宁指出,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达1万亿美元大关,预估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1.5万亿美元,2015~2020年年复合成长率为6.8%。其中,人口成长与经济实力提升使新兴国家药品市场成长力道强劲,新兴市场的药品需求重心渐从感染疾病移动往非感染性疾病。


医疗器材部分,TrendForce预估2020年全球医材市场规模可达4845亿美元,2015~2020年年复合成长率为5.3%。在美国健保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施行后,医材发展逐渐转往价值导向,更注重切入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核心及降低医疗支出。


此外,由于多国投入精准医疗或人类基因组计划,预期将带动次世代基因测序(NGS)仪器与试剂、基因检测服务、诊断应用开发等产业相关业者蓬勃发展。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主要特点


戴沃尔提出的工业机器人有以下特点:将数控机床的伺服轴与遥控操纵器的连杆机构联接在一起,预先设定的机械手动作经编程输入后,系统就可以离开人的辅助而独立运行。这种机器人还可以接受示教而完成各种简单的重复动作,示教过程中,机械手可依次通过工作任务的各个位置,这些位置序列全部记录在存储器内,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在伺服驱动下依次再现上述位置,故这种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功能被称为“可编程”和“示教再现”。

1962年美国推出的一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后来,出现了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4)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当前,对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

(1)技术先进工业机器人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通过对过程实施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实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

(2)技术升级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具备精细制造、精细加工以及柔性生产等技术特点,是继动力机械、计算机之后,出现的全面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产工具,是实现生产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3)应用领域广泛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是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可用于制造、安装、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4)技术综合性强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技术,集中并融合了多项学科,涉及多项技术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动力学及仿真、机器人构建有限元分析、激光加工技术、模块化程序设计、智能测量、建模加工一体化、工厂自动化以及精细物流等先进制造技术,技术综合性强。


工业机器人组成结构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具有触觉、力觉或简单的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如具有识别功能或更进一步增加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即成为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它能按照人给的“宏指令”自选或自编程序去适应环境,并自动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1970年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1970年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从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虽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的进步中,但和国际同行相比,差距依旧明显。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更无法相提并论。工业机器人很多核心技术,当前我们尚未掌握,这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中国产业洞察网分析师李强认为,人口红利的持续消退,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

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有所扩大。2010年,在德国市场,除了汽车行业,食品行业显著增加了机器人的利用。可见,在药品和化妆品行业和塑料行业,机器人的投资潜力巨大。预计亚洲将成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2014-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2014年本体产值约9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规模约270亿元。

根据201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国务院在相关决定中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等。今后十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将占全部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工业机器人行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此期间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实现进一步增长。

中国到2014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成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专家表示,未来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速可达30%,爆发性增长可期。

尽管各大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但不少具备实力、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已经在此阵痛中寻找到了新的出路。山推作为国内大型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和推土机行业龙头企业,在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应用上应该说走到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应用焊接机器人和自动化焊接专机。这些举措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也转变了员工的传统观念。

当前,国外已经研制和生产了各种不同的标准组件,而中国作为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生产国,标准化的过程是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中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落实:第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质量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产。

智能化、仿生化是工业机器人的最高阶段,随着材料、控制等技术不断发展,实验室产品越来越多的产品化,逐步应用於各个场合。伴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多传感器、分布式控制的精密型工业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多,逐步渗透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并且由制造实施型向服务型转化。

工业机器人最先大规模使用的区域将会出如今发达地区。随着产业转移的进行,发达地区的制造业需要提升。基於工人成本不断增长的现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为最好替代方式。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将会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其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占全国一半以上。

日益增长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世界着名机器人生产厂家的目光。当前,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但是随着诸如“机器人”类似的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将会由中国制造。


中国成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即使在很多的传统工业领域中人们也在努力使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在食品工业中的情况也是如此。人们已经开发出的食品工业机器人有包装罐头机器人、自动午餐机器人和切割牛肉机器人等,机器人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得如鱼水。[2] 

中国到2016年或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25日,2014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会议在张家港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的透露,预计中国到2016年或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王卫明这一“预计”无疑让众多关心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与会商家有点窃喜。眼下,中国市场可谓是机器人热潮涌动。王卫明说,不久前他去参加一个机床展,竟然展出的一半产品是机器人。

机器人需求猛增

“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涨,将刺激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王卫明称,汽车行业使用机器人最多,医药等行业的增长需求甚至达到100%以上,2013年全球机器人销量16.8万台。

“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

未来的5至10年将成为中国市场的爆发期,业界对此普遍持乐观态度。曲道奎认同这一观点。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他在会上不断提醒企业要意识到该行业的残酷性。他呼吁,在机器人这个高端产业里中国要避免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

在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面对机器人产业诱人的大蛋糕,中国各地都行动了起来,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积极投身这场“掘金战”中。

王卫明在会上指出,国内在机器人产业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将要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中国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组建国家级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机器人国产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示范等。

2015年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超200亿元

根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国家支持在皖打造机器人、新型显示两大产业集聚试点。芜马合地区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培育3家至5家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2014年3月,芜湖市已规划用地5000亩建设机器人产业园,依托埃夫特、瑞祥工业、陀曼精机等企业,集聚产业科技创新要素,打造以主机为龙头、关键零部件协作配套的机器人全产业链。芜湖市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工业机器人项目,如今,领军企业安徽埃夫特公司已形成系列化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制造能力,实际装机台数位居自主品牌之首,在汽车、家电、机械加工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该市正在建设的6个重点项目,涉及工业机器人整机项目以及伺服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精密减速机等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项目。




责任编辑:Davia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将及时处理。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拍明芯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拍明芯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拍明芯城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标签: 工业机器人

相关资讯